2023年9月禁食月-----【多行一步】

參加者:
邀請您,在9月裡:
1. 每週禁食3次
想更明白禁食祈禱的意義,可以收聽主日學課程「祈禱7課」第4課的錄音:
‧ 按此下載筆記及投影片
‧ 按此下載課程錄音
2. 每日祈禱讀經
3. 訂立如何為神多行一步的目標
4. 個人或組隊(不多於5人)報名
【禁食月分享】

禁食月分享 (9月30日)
作者: 鄭芳宇牧師
主題: 【牽一隻蝸牛去散步】
經文:詩篇147:10
「他喜歡的不是馬的力大,他喜悅的不是人的腿快。耶和華喜悅敬畏他的人,喜悅仰望他慈愛的人。」
退休後再看張文亮弟兄所寫【牽一隻蝸牛去散步】是另一種味道。
「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。我不能走太快, 蝸牛已經盡力爬,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? 我催它,我唬它,我責備它,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, 彷彿說:「人家已經盡力了嘛!」 我拉它,我扯它,甚至想踢它, 蝸牛受了傷,它流著汗,喘著氣,往前爬… 真奇怪,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? 「上帝啊!為什麼?」 天上一片安靜。 「唉!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!」 好吧!鬆手了! 反正上帝不管了,我還管什麼? 讓蝸牛往前爬,我在後面生悶氣。 咦?我聞到花香,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, 我感到微風,原來夜裏的微風這麼溫柔。 慢著!我聽到鳥叫,我聽到蟲鳴。 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! 咦?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? 我忽然想起來了,莫非我錯了?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。」
年青時,是騎著蠻牛去衝刺,隨著年日及疾病,我的蠻牛漸漸變成了蝸牛,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我的寫照。
我的身體就是我的蝸牛,我們拖拖拉拉相依為命,不過亦要多謝牠教我或迫我「行慢D,聽準D」,我已沒有太多本錢可以亂花了,因此每日同神好好傾談不單是習慣或例行公事,而是一個貼身需要。
感恩我初信時已建立了每日靈修的習慣,40多年來,每早上或長或短都先讀經祈禱仰望主,求祂指引今日當行的路。
你現在無論是蠻牛或蝸牛,最重要是讓神牽著你的手,共同進退。願你常常同神保持通話,與祂同走人生路。
禁食月分享(9月29日)
主題:「我的小文錢🪙」
作者: 多馬
經文:馬可福音 12:41-44
「耶穌面向聖殿銀庫坐著,看眾人怎樣把錢投入銀庫。有好些財主投了許多錢。有一個窮寡婦來,投了兩個小文錢,就是一個大文錢。耶穌叫門徒來,對他們說:『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窮寡婦投入銀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。因為,眾人都是拿有餘的捐獻,但這寡婦,雖然自己不足,卻把她一生所有的全都投進去了。』」
窮寡婦的故事應該是大家都較為熟悉的。主耶穌讚賞窮寡婦,「雖然自己不足,卻把她一生所有的全都投進去了」。相比之下,財主投下的「許多錢」卻沒有被讚賞。重新回味這段經文,帶領了我去反思:「不足」的是什麼?「一生所有的」又是什麼?
談起奉獻,很多時候會先想到金錢 - 十一奉獻。我曾經也是一個不明所以的信徒,畢竟十分之一的確不是一個小數目。直至有一次無意中看到一個很好的分享 (可惜找不到出處),那位弟兄/姊妹邀請我去用另一個角度去思索:我們所得的都是來自上主的供應,我們保留九份享用,把一份獻上回歸上主。從這個思路,我每次的奉獻反而是對我的一個提醒,這些都是來自上主的供應,我很高興我可以享用剩餘的!
哎,那麼我和那些財主有什麼分別呢 (而且沒有他們投的多)?怎樣我才能獲得天上的賞報,獲得主耶穌的讚賞?我得到的提醒,是這寡婦的「一生所有的」。不是找我「有餘的」,而是奉上我「一生所有的」。不要憂慮,因為「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,你們的天父都知道」。
我的下一個目標,是把我肉眼視為最寶貴的,我的「工作時間」交上。(聽起來是不是很笨呢?) 我不太擔憂我丟掉我的工作,其實這是因為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。工作就是我的遊樂場,我擔憂自己不能過一個「充實」的人生,我寧可賴在工作桌子上不願離去。對我而言,「離開工作去面見神」這件事,遠遠困難過「減少睡覺時間去用功讀聖經」!我很想甘心樂意,不憂慮地繼續獻上!朋友,請您為我祈禱!
朋友,你會不會跟我一起,多行一步?
禁食月分享(9月28日)
作者:師傅
主題:為長者多行一步
經文:哥林多後書9:8
「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,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,能多行各樣善事。」
退休後,發覺身邊很多人的身體開始出現不同問題,例如:50肩痛、頸痛、手痛、腰背痛、膝頭哥痛、頭暈、…等。甚至有親朋好友分別患上肝癌、腸癌、胰臟癌…等之後相繼離世。同時他們有病時心裏極之不安。頓時讓我思想,退休後我們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,要更加注意身體健康,同時應怎樣才可以繼續活得開心、更有意義和內心平安呢?
就在此時朋友剛完成「耆力無窮」教練課程,目的是幫助社區長者以運動改善體弱狀況,並推廣「老有所為」及「健康老齡化」。 於是吸引我馬上報讀這個100小時具有理論和實證運動計劃的課程。 在完成「耆力教練」課程後,我到社區的長者中心和教會的「開心星期六」長者組帶他們做運動。他們的反應是非常之好, 他們告知我:「我近來照顧孫兒,手的痛症舒服了很多。」、「我這幾天晚上睡眠很好,多謝你呀!師傅!」、「我現在腳步站立起來比較穩陣,好開心呀!」、…等。 非常感恩可以將學到的運動知識傳授給長者,幫助他們舒緩身體不適及改善痛症,更重要是協助他們建立每天運動的良好習慣。
此外,我留意到長者更需要有內心平安,這激發我去短宣中心學習佈道課程,好讓我有勇氣向他們傳福音。
感謝主! 最近有一位「開心星期六」的長者「林先生」決志信主;他的太太前一段時間安息主懷,但他自己還沒有信。 之前他沒有參與「開心星期六」,只是每次扶行動不便的太太來出席。 太太離世後,義工們嘗試請他來,他也間中參與。 在一次「恩雨之聲」分享,我們放膽問他想不想將來可以在天家與太太相見,他表示非常渴望,並馬上接受跟我們一起祈禱決志。願將一切的榮耀歸於我們天上的父神。
禁食月分享(9月27日)
作者 : 湯俊傑弟兄
主題 : 多行一步,一同學習,學習同行
經文 : 箴言9 : 10
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,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。」
這幾年社會都在轉變之中。疫情之後,我們需要重新建立教會群體。今日很多人會講「復常」,只要恢復過往的生活就好。從前我們返教會團契一同聚集時,最喜歡做什麼呢?弟兄姊妹聚集時,是否知道自己相信的是什麼,我們會否討論一些問題,例如:上帝的身份和的工作?經過討論後,我們才能夠知道教會弟兄姊妹聚集時,返教會時應該做什麼,一起生活。
這幾年我在神學院接受裝備,深切明白到要學習才能教導。牧者在神學院學習,學到的東西是幫助弟兄姊妹認識上帝及祂的工作,然後叫人一同作門徒。
當教會面對時代的轉變,弟兄姊妹最需要的是重新讀好聖經,甚至一些神學和屬靈書籍(經典的),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重新深入認識上帝。這不是説要偏重神學思考,不需要行動實踐。而是如果沒有上帝向我們說話,我們就不能真認識祂,也不能作出恰當的回應。我們所作的行為也只會是自己跟隨世界的方式所作的回應。
所以,今日我們需要「多行一步」,一同學習。我們不是單獨的個人信仰,上帝也會使用學者、牧者和弟兄姊妹,來幫助我們修正和深化我們的信仰認識,大家彼此都是對方的同行者。
箴言九10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,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。」敬畏上帝,就是以上帝為上帝。如果沒有這種態度,一切的信仰知識都是表面,經不起風浪考驗。因此,今日當我們在面對社會轉變的時候,我們更需要學習與上帝同行,並且自己也要學習跟牧者和弟兄姊妹,一起成為信仰的同行者,謙卑地領受那從上而來的教導,重新紮根於上帝的生命。
禁食月分享(9月26日)
作者: 林盈欣傳道
主題: 以信心起步
經文: 路加福音8:43-44
「有一個女人,患了十二年的血漏病,在醫生手裡花盡了全部養生的(有些抄本無“在醫生手裡花盡了全部養生的”一句),沒有一個能醫好她。她從後面擠來,一摸耶穌的衣裳繸子,血就立刻止住。」
相信大家十分熟悉患血漏婦人的故事,她已被病煎熬了十二年,花盡一切的積蓄仍未醫好。當她遇見耶穌,知道衪所行的神蹟奇事,連詢問耶穌會否醫治她也沒有,憑信心去摸衪衣裳繸子,病就好了。其實她未踏出一步去摸耶穌前,她要面對不少困難,包括: 患血漏的人因為不潔而受人排擠和歧視,若被人見到她在人群中,有可能打死她;當時群眾擁擠著耶穌,她跟本很難走到耶穌身旁;她是女人,在社會中地位低微,在人眼中不配受主耶穌的祝福。她排除萬難,不理人群的謾罵仍走向耶穌跟前,全因為她對耶穌的信心和相信耶穌的能力,而最後她經歷主的恩典和醫治。
今年是我病後第一年重回鰂浸承擔兒童事工,在開始前難免擔心自己的體力和能力,亦面對不少困難。然而,神卻時常提醒我「不是倚靠勢力、不是倚靠才能、乃是倚靠我的靈、方能成事」(撒迦利亞書4:6)。當我憑信心行出一步時,我看見神的能力和奇妙的作為,同時經歷衪的恩典和幫助。
今天,我們未能為神多行一步去作事奉,也許是自身的限制,心理上認為自己沒有能力、時間去勝任崗位;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;其他人對你的期望成為壓力;怕自己做不來而連累人…等。當面對種種考慮因素時,自己便退縮放棄。願我們不以困難為大,而看主耶穌為大。對神有信心,相信衪的能力,為神多行一步。
禁食月分享(9月25日)
作者:阿朱
主題:放下執念
經文:「耶穌對他說: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愛主你的神。」 (太22:36-37)
近日有機會再接觸一位相識已久的婆婆,她是一位讓我十分尊敬的長者,我當然很想向她傳福音,好讓她得到這份好得無比的福氣。當我們開始跟她提起主耶穌的時候,這位慈祥的長者突然收起慣性的笑容,語氣堅決地說:「你們不用說了!我年青時工作的地方都是有教會的。你們講的,我全部都知道,那時的我時常都聽,其實我已經很熟識的了。」我們心想,太好了,原來她有這麼多機會接觸基督教,認信可能只是一步之差,這一步是什麼呢?當然要抓緊時機去問她為什麼還未決志信主啦!她回答說:「我信,我個個都信,每個神我都信。」信仰不是用爭拗鬥輸贏來令人相信,建基於爭拗而決志的信仰是沒有養份,不會深刻入心的。我對著婆婆淡淡地回應一句:「阿姨,你每個神都信,在你相信的神當中,有一位真神主耶穌,祂說不可有別的神啊!」婆婆聽了卻沒發一言,但眼神裏明顯看見她立時瞪一瞪,腦袋像是思考什麼似的。向長者傳福音,真的急不來。唯有繼續關懷,送上愛心,保持連線。天父總有祂的時間表,深信婆婆終有一天被感動。傳福音的工作就是從不氣餒,永不放棄。
婆婆所言的「每一個神都相信」,一般人的理解可能是每個神都給她好處,所以每位神都要相信。但我認識這位婆婆多年,她家境清貧,但每天過著感恩知足的生活。每一個神她都相信,就是不想得失任何一位。不能得失任何人、任何神就是她生活的執念。不妨想想:面面俱圓真是好的嗎?表面的好,內裏卻充滿矛盾,也沒理會當中核心的真義,這只會更加混亂,這種信仰不會持久。這次的接觸,也提醒了我:為神多行一步,要更親近神,要順服,便先要放下自己的執念。
禁食月分享 (9月24日)
作者:小麻雀
主題:一步又一步緊貼主腳步
經文:箴言 3:5-6
「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,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,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,他必指引你的路。」
自己是一個比較慢熱內歛,不擅辭令的人,喜歡對 「事」多於對「人」。在教會或身邊的群體,神卻讓我看見很多「人」在困難病患情緒的困擾中,心中感到很難過和憂心。在關心別人的過程中,除了聆聽和祈禱外,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? 我求問天父怎樣多行一步。
感謝神透過不同的人和事,感動我去讀輔導。既然神有指示,我便要「聽話」,決定踏出一步,重回大學修讀輔導,在助人的知識和技巧上學習,希望更有系統的裝備自己,祝福別人。
對於一個家庭主婦要重回校園讀書,確實不容易,自己真是要很努力才重拾讀書的節奏。雖然心中害怕,仍咬緊牙關,繼續上路。還記得有多次,在學校進行實習到晚上十時多,跟老師檢討完已是深夜,回到家孩子都睡著了。很辛苦很努力還是撐下去,每次在「不可能」的任務中,都經歷天父的同行,加力和安慰。祂提醒我:「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」。終於順利畢業,還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和獎學金,減輕了一些學費的負擔,深深感謝神的恩典和家人的支持。
然而,踏上關顧輔導的服待,不是盡都順利。聆聽人的心聲,陪伴人走過流淚谷,有時候,擔子太沉重,亦會令自己很擔心,甚至失眠。即使願意踏出第一步,要持續走下去也不簡單,需要繼續學習和進深,更重要還是要專心仰賴耶和華,步伐或快或慢,皆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,因為關顧別人的力量都是出於神!看見人的需要,不要單單付出自己的努力,更重要是仰望天父的同工,才能真正的幫助人祝福人,因為天父比我們任何一個都更明白和愛那有需要的人。
要走的路還遠,多行一步又一步,不斷提醒自己,緊貼神的步履,在所行的事上都認定祂,榮耀祂祝福人。
禁食月分享(9月23日)
作者:飯糰太太
主題:為主所用,成為祝福
經文:以弗所書 2:10
「我們是他所造之物, 是他在基督耶穌裏所創造的, 為要叫我們做美善的事, 是他早已預備好的, 要讓我們行在其中。」
每年我都參與籌備教會的兒童暑期聖經班給區內的小朋友參加。過往我一向認為這個事奉頗為艱巨, 因為通常只有數位兒童主日學的導師和一位傳道人合作去策劃、籌備和帶領整個一連幾天的活動。活動結束後, 雖然我們都會如常聚在一起數算主恩, 但實際上參與其中的領導者在事前及事後都有精疲力歇的感覺。
隨著教會內的年青人日漸成長, 我們近年多了邀請他們參與兒主的事奉, 協助帶領年幼的學員。還記得起初, 年青人參與事奉的動力不大, 或許因為他們不擅長照顧幼童? 又或許他們看不到自己付出的重要性, 從而感到自己微不足道? 即使如此, 我卻特別感恩看見神興起了這群年青人起來服侍! 無論他們有多少缺欠, 只要他們願意參與其中, 為主擺上, 我看見神照樣要藉他們成就美事! 今年的暑期聖經班, 神預備了18位幼兒和小學生為我們的服侍對象, 而我們的事奉團隊竟然有八位年青人及六位領袖, 實在是難以置信! 神就是這麼豐豐足足地為我們預備好一切所需, 好讓我們可以見證到祂要成就的祝福!
細察這次教會中事奉的經歷, 激勵我同樣要在宣教及家庭的服事中, 像教會的青年人一樣為主的緣故, 即使帶點疑慮, 也可以多行一步。身為媽媽, 我也曾經歷過乏力無助的處境...在困難中, 我心裡也會產生疑慮, 不期然將焦點放了在自身的軟弱上, 或者是指向別人的不是。若然我要在這些境況中學習為主多行一步, 我必須將焦點轉移到主的愛/救恩裡, 相信主的力量可以遮蓋我和家人的軟弱, 及助我行出主要我所作的事。或許最後我能付出的也只是微不足道, 但祂卻可以藉此心意成就祂已為我們預備了的美好! 感謝主與我同工, 我盼望多看見祂的榮美!
禁食月分享(9月 22日)
筆者:張子為傳道
題目:禁食——順服的操練
經文:馬太福音四章1-11
「隨後,耶穌被聖靈帶到曠野,受魔鬼的試探。耶穌禁食了四十晝夜,就餓了,試探者前來對他說:『你若是 神的兒子,就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吧!』耶穌回答:『經上記著:「人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,更要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」』 隨後,魔鬼帶耶穌進了聖城,使他站在殿的最高處,對他說:『你若是 神的兒子,就跳下去吧!因為經上記著:「 神為了你,會吩咐自己的使者用手托住你,免得你的腳碰到石頭。」』 耶穌對他說:『經上又記著:「不可試探主你的 神。」』 最後,魔鬼帶耶穌上了一座極高的山,把世界各國和各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。並且對他說:『你只要跪下來拜我,我就把這一切都給你。』 但耶穌說:『撒但,走開!經上記著:「當拜主你的 神,單要事奉他。」』 於是魔鬼離開了耶穌,有天使前來服事他。」
以上這段經文講述耶穌受聖靈引導去曠野,以禁食、受試探來開始隨後的事工,這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要確立耶穌的身份,祂是上帝的兒子。
整段經文,指明耶穌作為上帝兒子這身份最首要的,在於順服;面對試探和攻擊,耶穌以順服上帝的話語來抵擋。而祂事奉的最高峰、同樣也是順服的最高峰,甘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。
我們若要事奉上帝,主耶穌是我們不二的效法對象。同樣我們需要確立自己是上帝僕人的身份。作為上帝的僕人,豈不是也應以順服上帝的話語為本份嗎?我們與主耶穌不同的是,我們並非要直面魔鬼、邪惡勢力本身;然而,各種的試探和引誘依然是無處不在,隨時絆倒我們。所以,操練順服上帝就是不可缺少的功課。
禁食就是操練順服的一種方式。馬太福音的作者讓我們嘗試從聖靈的引導,和敵擋魔鬼的試探的角度去看禁食。這裡的一個重要提醒是,操練禁食乃出於聖靈的引領,而不是個人喜好。出於聖靈,為的是要避免把禁食的操練視為某種具有神妙功能的宗教儀式,或者是人透過苦待己身來操練意志的作為。禁食的不吃不喝,不是因為自己的意志,而在於我們完全被聖靈引導全心全意專注到於上帝,以上帝的話語充當我們的糧食,餵養我們屬靈的生命。在申命記八章2節「他苦煉你,任你饑餓,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,使你知道,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耶和華口中所出的一切話。」當中「苦煉」有使人謙順不自大,同時有「禁食」的意思。禁食的操練,要我們學習依靠上帝的說話、順服上帝。
所以,在我們禁食時,當求聖靈幫助我們效法主耶穌,專注於上帝,以致生命被上帝說話充滿,好在事奉途上抵擋種種試探,不致跌倒。
禁食月分享(9月21日)
作者:無名
主題:無題
經文:約翰一書 2:16b-17(呂振中譯本)
「世界上的事物﹑肉體的私慾﹑眼目的私慾﹑和人生的矜誇﹑都不是出於父﹐而是出於世界。並且世界和世界的私慾﹑是正在過去;惟獨實行上帝旨意的﹑永遠長存。」
曾經我以為,生活的循環就如月球般恆久不變,白天面向工作;夜晚面向網路的幻想,這就是我的生活。可是月球也在漸漸地遠離;軌道也在漸漸地改變。那一天,這種割裂的生活被融合在一起。曾經我工作並不是為了什麼,工作只是單純地、無意義地存在,等待我完成;如今工作卻被賦予了存在的意義、我被賦予了完成工作的原因。從那天起,白天正在工作的我是為了成就晚上探求的我。從白天擠出來的時間、努力換取的金錢,成了在晚上翱翔天際的我的助力。
那時的我,為著虛空奉獻自身卻不自知。
那一天,我在看影片時遇見孩提之時所愛的頻道,為了懷緬過去我打開頻道概覽。名字換了、標誌換了、原班人馬離開了、高質量的影片不再被產出,取而代之是量產的低質量影片。曾經熟悉的、所渴求的、所喜愛的一切早已不再,剩下的只有墮落的人事和過去的榮耀,而今時的人只是貪婪地踐踏著前人所建立的榮耀,以垃圾換取名成利就。
驀然回首,曾經我珍惜的都消失了;我追求的都不在了。
時間一直在運轉,世代一直在興替。曾經的我愚蠢地以為生活的巨輪能夠永遠地輪迴,而不斷目睹身邊事物更迭,則令我驚覺萬物皆有其終。而其終結之後,剩下的只有空虛。
可是,我好像忽略了一點,永恆就在眼前,而我卻視而不見。明明永恆的上帝就在那裡。與其我追求那些將會毀滅的事物,然後讓一切的付出付諸流水,倒不如一開始就事奉那個永恆的上帝吧。
那天的到來時,得著永生的我們沒法帶走有限的一切。與其追尋終將成為虛無的世界,不如委身於那永恆不朽的上帝的國。
願我能夠放下終將朽壞的世界、追隨真實的上帝吧。

禁食月分享 (9月20日)
作者: Hang
主題: 為甚麼我忙至不能祈禱?
經文: 箴言 4:23
「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」
現代人實在是太忙碌了,我們都忙著工作、照顧家庭、進修學習、自己的事情、教會的事情、扮演好每一個角色......,但卻忘了什麼事情才是最重要及最好的。
我是一個「忙碌到不能停下」的人,經常要找不同事物填滿我的時間表。而且我很容易分心,經常開始了一件事做兩下就轉移去做其他事情,不能先專注完成一樣再到另一樣。因此要我「停下來」專心讀經和祈禱是很大的挑戰,因為感覺自己沒有任何實質的輸出/不是在做任何事的感覺。
我頭腦上當然知道祈禱重要,但偏偏每次祈禱都很容易分心,思緒很快便漂走了,甚至會祈祈吓忘記了要繼續祈。頭腦上知道祈禱重要,行為卻反映我沒有被神牢牢吸引住。我的心很容易不知不覺地被「世界」吸引了,因此更加需要保守我心。
經過8月與宣教士們緊密相處的三星期,我最大的得著是:不在乎我「做」什麼,而是我有沒有過一個與神同行的生活呢?神只需要一句說話,天地萬物都被創造出來,難道神需要我為他「做」事情嗎?不,神要的只是人的順服,讓人能有份參與在他國度裏。這趟旅程神要我學習的最大功課是「不要做」,而是單單的用禱告祈求神的國及神的義降臨。
因此,我決定今個月挑戰自己多行的一步:作個專心祈禱的人,趁著較多空間的時候_為神的國、為人、為己、工作、同事、學生、教會、傳道同工、宣教士及宣教事等認真祈禱_。
在我新工作開始的前一晚,我媽媽走到我床前對我說:「我一直以來也有為你祈禱,想著當初你的反叛到如今『為人師表』,感謝神的帶領。」這句說話很觸動我,也令我想起我學校掛著(相片中)的那句話,願我能 作個專心祈禱的人,也作個 專心的祈禱人。
// Time spent in prayer is never wasted.//
禁食月分享(9月19日)
作者: 小驢先生
主題: 多走一步,多想一想
經文: 腓立比書 2: 3-4
「凡事不可結黨,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;只要存心謙卑,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。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」
剛過去的暑假,我們第一次跟當地同工舉辦了暑假營會。然而,因為文化不同,做事方式不同,在許多事情上出現了意見不一。其中一件便是前往營會場地的交通安排。最初,我們看見現有的車輛座位和司機都不足,因此想租借一部小巴,一方面可以輪流駕駛,減少疲勞,另一方面,可以減省油費。然而,當地同工卻認為租借小巴需要花費很多金錢,他們認為可以向身邊不同的人或機構借幾台車,如果關係本來並不深入,借車這件事情,甚至乎可以加深彼此的關係,車輛歸還後,給一些謝禮就可以了。
最初我們對於這個建議感到十分疑惑,真的可以借到車嗎?所以我們跟當地同工討論了很多次。然而,當地同工卻覺得我們很奇怪,為什麼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會讓我們感到為難。起初,我們想堅持自己的想法,不過宣教就是要走出自己的框框,聖經亦教導我們從他人的立場和文化多走一步,多想一想。想深一層,他們這樣做,也只不過想為我們省一點錢。並且按當地的文化,人們會比較傾向用關係和人的勞力,大家不介意多辛苦一些,做多一些去解決問題。我們最後接受了當地同工的建議,向不同單位借車,歸還後按照同工建議給了一些謝禮,事情就這樣解決了。
在跨文化場景服事,許多時候都要跳出自己既有的想法和文化框框,不帶前設地重新學習從另一個角度思考。假若我們各自堅持己見,不嘗試從對方的角度多想一想,最後可能會影響關係。聖經教導我們要竭力追求和睦,在主裏要合一,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要顧別人的事,甚至乎要看別人比自己強。雖然我們不是身處跨文化場景中,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。盼望在禁食月裏面,我們一同學習多走一步,多想一想,實踐與人在主裡追求和睦合一。
禁食月分享(9月18日)
作者: 盧黃煥琳傳道
主題: 與哀傷的人同行
經文: 哥林多後書 1:4
「我們在一切患難中,他就安慰我們,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。」
多行一步可能是由一份微細的觀察或感動開始。
數年前,我有感普遍教會對於Grief (哀悼)的支援不足,因此和兩位牧師嘗試辦同行小組,與該期間親友離世的弟兄姊妹同行。
可能是文化等因素,或形式跟想像不一樣,小組的效果不似預期,而我們最終也只開了一次。
但這是否代表不應該嘗試呢?「看見需要」而回應,我覺得仍是值得「多行一步」的,只是方法有很多可能性。
小組不一定是最好的做法,因為每人哀悼的方式和步伐也不一樣,而「同行」需要了解和信任,最終還是關係較深的肢體個別關心比較理想。
縱然這次嘗試好像無疾而終,但也裝備了我對哀悼過程的認知,也讓我更明白每個人在哀悼期中需要上的差異。
去年十月,我早產了珍貴的兒子,他在地上80天便回天家了。這是切膚之痛,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離別和哀悼旅程。
在這旅程中,我更深刻了解哀傷的反覆性,也明白不是每個時刻也適合被關心,也意識到不是每一個人的慰問也有同樣的效果,根本沒有特定的準則。
我衷心感激在這段日子支持、安慰、記念我們,為我們多行一步的弟兄姊妹。縱然很不容易,但知道有同行與守望的人,心裡又多一份安慰。
自此以後,若我知道有肢體家人離世,我會更多的禱告記念他們,因為主的平安,是最好的安慰。
若關係較緊密,便會多慰問,但也要看對方的反應而定。每人悼念和哀傷的節奏也不一樣,但也需要被聆聽和關心。
與哀傷的人同行,是要「多行一步」,因沒有特定的方式,而且要細心敏銳對方的狀況和需要。有時一個擁抱、拍拍背、搭膊頭,輕聲一句問候,也能令人溫暖。
最後跟大家分享一首廣東話流行曲,叫「好好掛住」,很有意思,若你有思念的對象,請準備紙巾。
禁食月分享(9月17日)
作者: 黃朗晞
主題: 維持生命的必要成分
經文: 馬太福音4:4
「耶穌回答:『經上記著:「人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,更要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」』」
我第一次禁食,是大學三年班。在我人生的凌亂和低谷中,牧者建議我嘗試禁食禱告。我這微少的舉動,卻換來神莫大的醫治。當我親身體驗到神的恩典後,我發覺自己不能放棄這每個禮拜與神連結的時刻。當時的我,每週禁食兩次或以上。通常都是在平日的中午,我會找(也會請神為我預備)能夠安靜的地方,有時候是醫院的圖書館,有時候是職員休息室,有時候是家裡。回想起來,那是一段甜美的回憶。每一次禁食,都是不同的:可能是一次奇妙的醫治,可能是神對我價值觀的重整,也可能是一次平淡的心靈「充電」。
大概半年前,魔鬼的試探來到了。那時工作忙了起來,到了午飯的時候,本來定了禁食,心中冒起聲音說:「你工作這麼辛苦,不要禁食吧,應該好好食個午餐,讓自己可以繼續有能力工作嘛。你現在已經不像以前需要這麼頻繁禁食了。」愚蠢的我,竟然聽了魔鬼的謊話,開始將禁食的次數減少 。但慢慢地,我發覺不對勁:我不但沒有更多的能力,靈性和脾氣都變得差了。初時,我也不以為然,但後來那個差別明顯到我不得不想想,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。感謝主,祂最終讓我意識到,我是中了魔鬼的詭計。從此,我決定重新回到每週禁食兩次的習慣。而我發現,此舉的確令我與主的關係愈發緊密,更有力量面對每天的挑戰。
現在,神常常用上面的經文提醒我:「人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,更要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」我姑且用我的方法去理解:如果維持生命的營養素包括水分、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電解質、維他命等,應該有一個不能少的成分是「上帝的話語」。 那麼該如何獲取這個成分呢?方法實在有很多。但對我來說,每週抽起一點食飯時間,與上帝連結,得到祂的話語和指引,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
禁食月分享(9月16日)
作者:家姐
主題:多行一步,海濶天空
經文:約一4:19-21
「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。 人若說『我愛神』,卻恨他的弟兄,就是說謊了;不愛他看得見的弟兄,就不能愛看不見的神。 愛神的,也要愛弟兄;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。」
我一向都以有互相愛護扶持的家人為榮,但這大半年來為了袓屋資產分配問題,和家人有很大的分歧,想不到家人(也是一位信徒)只重法理不重情理,重視金錢多於家人的感情,令心情徘徊在谷底…..。
事件遠因是上兩代根深蒂固重男輕女的思想;近因是資產/遺產的處理及安排,令存在已久的問題浮現出來。期間有很多掙扎,不知道是要據理力爭,還是退一步選擇放棄息事寧人「扮無事」…..。
我向主祈禱,尋求解決方法。我感受到一把聲音向我說:「要清楚講出你的感受」,又看到「天父不會要祂的子女委屈自己來強裝大度」。於是突然思路清晰有勇氣說出自己的的看法及提出訴求,雖然結果是失望的 : 被家人完全無視,有「直情拒絕都費事同你講」的感覺,親情關係撕裂,看來要在我的「苦難清單」上加上一項「與家人反目」。
這種被家人漠視的感覺的確很難受,但我沒有後悔聽從帶領,走了這一步,講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,了結了心事。我現在心情平和,沒有了掙扎,我相信主自有安排及定論。我希望我能多讀聖經及聽道,學習主的道理,再多行一步,能夠做到耶穌要我們做的寬恕及復和境界。
我亦希望我的家人,也能夠多行一步,理解我們的感受,與我們作出溝通,明白約翰一書4:19-21及不要只看見別人眼中的刺,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樑木,我們共勉之。
禁食月分享(9月15日)
作者:李世樂牧師
主題:「寶劍練習」的復活
經文: 申命記6:6-9
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…無論你坐在家裡,行在路上,躺下,起來,都要談論。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,戴在額上為經文;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,並你的城門上。」
年青人喜歡將偶像歌手的海報張貼在房內,感覺上與對象拉近了似的。成年人則喜歡將名畫、擺設等放在家中當眼的地方,旨在賞心悅目吧!
這種心態不難理解,畢竟在匆忙的生活中,真的需要獎勵、修養自己。這就如與自己喜歡的人相聚,見一眼就滿足,拍個照留念就相不離手。
年輕時讀到申命記第6章感到有些「誇張」!當然,明白到上帝的心意,就要祂的子民與祂保持緊密的關係,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。還看今天,再看申命記第6章反感到寶貴!豈不見今天在大街小巷、商場走廊、公共交通工具內,鋪天蓋地張貼著不同的宣傳廣告,旨在要巿民不要忘記這些產品,最好是將它們帶回家!誠然,有時真有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,因為這些「資訊」好像要強行注入人心,把已累極的上班一族,或是為柴米油鹽壓得透不過氣來的巿民,「多加一腳」!
有句說話是這樣的:”Out of sight, out of mind”。這不無道理,商人們都運用了這個方向(他們可能看過申命記第6章吧!),潛而默化廣大巿民,作為上帝的子民更要順著這個方向,與上帝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啊!
近年我返璞歸真,背誦「金句咭」。誠然,今天我能記得起並常常應用的聖經金句,比如:約3:16;提後3:16;約4:12;約一1:9⋯⋯,她們都是我在教會團契年代的「寶劍練習」中背誦來的。這些經文一直陪伴我度過多少不容易的歲月!
各位親愛鰂浸的同行者,在匆忙的日子裏,請不要忘記配帶聖靈的寶劍啊!

禁食月分享(9月14日)
作者: 謝關凱琪傳道
主題: 學習同行二里路
經文: 馬太福音5:41
「有人要強迫你走一里路,就陪他走兩里。」
在羅馬時代的軍人有權利強逼猶太人幫忙搬運重物,若有人不幸被指派,就得立刻放下手頭正事去效勞,不可有任何藉口,但是軍人只能要求人為他們走一里的路程,約2,000步。當時每一里路都有路標能清楚計算,不會走多也不能走少;但是路不相同的時候,猶太人還得再走回頭路,費時費力;若遇上安息日就更糟糕,因為他們在安息日只能走約一里路,配額用盡,真的倒霉。
在這背景之下,耶穌在登山寶訓的教導:「有人要強迫你走一里路,就陪他走兩里。」就是不但聽從軍人的要求走一里路,還要自動陪他們再走一里路。耶穌這似乎是太過份了,為何要求人自動多走一里路委屈自己呢?
因為主動與被動去作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,這是耶穌教導信徒的品格與生活型態。第一里路的主權在軍人,不需要對受命者感謝的;第二里路的主權在受命者,是上帝給羅馬士兵的恩典,這苦差頓時就有了新的意義。第一里路是無奈,不得已的;第二里路是蒙恩,甘心樂意的。
耶穌是得勝的主,跟從祂的人都應當具有得勝的品格,不單能忍受一個邪惡的環境,也能寬容那加害我們的人,並且把不利的狀況,轉變成一個全新的境界。平常人是「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」;得勝信徒卻是「不可為惡所勝,反要以善勝惡」,效法主更高的標準;第二里路不再是陪著那逼迫人的軍人走,而是與耶穌同行。
無論是生活、事奉、家庭… 要是能為主「多行一步」,猶如「學習同行二里路」,「那一步」若眼光往自身看,是沒有能力,走不動,也不情願;若眼光轉眼仰望耶穌——祂的能力、恩典、捨己、降卑… 那一步是滿有恩典,甘心樂意,有主同行,大家都毋須懼怕,安心出行!
禁食月分享(9月13日)
作者:K斯叮
主題:尋找的必尋見
經文:約伯記42:4-5
「求祢聽我,我要說話;我要問祢,祢要告訴我。我從前只是風聞有祢,但現在親眼看見祢。」
為了可以全然放下工作參加今年六月的教會退修營,在一個月前我已狂衝未完成的工作,到一個程度自己好似一個機械人,沒有感覺,只有工作,夠鐘就食飯瞓覺,不會停。直至身體出現不舒服,加上工作也清了不少,就決定休息返祈禱會。當晚同姐妹分組祈禱靜下來,才發現自己已經去到如此恐怖和變態的程度,為了退修我可以付出這麼多!
其實自己帶了好多問題想在退修營中找答案。其間透過不同活動、練習、分享,自己學了一些靈修技巧,也透過默觀及意識醒察開始「見到」神,「聽到」神,但只是一閃即逝未有更深的交談。
直至夜晚一個人靜下來寫靈修日記回顧時,一路寫一路哭,我發現原來神好愛我好肉緊我。我在工作上橫衝直撞,一直都有神在背後包底,當我受傷失落時,神會安排我靜下來(透過cafe退修或參加其他營會),讓我得安慰同看到自己的問題。另外,心中突然浮起一首詩歌「退到曠野為要看到祢」,就播YouTube,這完全反映我最近兩、三年的情況,但最感動我的是「你要休息,知道我是神」,提醒我不能休息是因我將所有事都自己攬著去處理,而無信靠神,以致自己已經被壓到透不過氣來也不自覺。在退修營幾日中,我覺得神陪伴在左右,連一些幼稚的想法主都回應。雖然我想在退修找的答案一條都沒回應,但我卻可以親眼看見主,比我所想所求更多。也使我可以像火箭(代表退修期望的emoji)一樣重新入油(得力),可以生活有力但輕省。
退修營的經歷加上之後的一些自己短期退修,我好堅信只要我們願意從忙碌中安靜落來去親近神,一定會聽到同見到祂。大家一齊加油!
禁食月分享(9月12日)
作者:鄧劍成 (Roden)
主題:帶到座前求
經文:以賽亞書 54:10
「雖然大山可以挪開,小山可以遷移,但我的慈愛必不從你身上挪開,我和平的約也必不遷移;這是憐憫你的耶和華說的。」
今年三月尾背部突然感到疼痛,以為是運動肌肉酸痛或扭傷,用了一些家藥,不果;慣常忍痛的我,今次卻無法忍受,惟有拜求公院急症。初步診斷是腎結石。只是拿了點藥,並沒有根治,結果三句鐘便離院了。
候診時,看著自己的身份證,發覺人原來到了某個年齡,身體機能也會按時發生變化,各樣的問題便會出現,難以預計;今日我們在這資訊泛濫的年代,人可獲得許多資訊,為自己鋪建未來,掌控一切,但卻未能為自己的壽數增多,連抵著自己的痛也無能為力。
那天,原定是分家查經,主題就是「代禱」,正好是一個操練的功課。相信是肢體們的代禱及神聽了禱告和施恩,才可在短時間內離院,還可如期離港度假。
醫院安排了十月看症,然後才可轉介到專科。感恩,藉著肢體的幫助,介紹了私家醫院的內科院長弟兄,緊急排期,進行各樣的診斷,証實腎結石,共二粒,在不同位置,要待第一粒排出,才可為第二粒做手術。
怎知,度假後覆診,兩粒小石都消失,「水落石出」了,醫生也連講三次的「奇怪」。感謝主出人意外的平安,結石的問題得以解決,暫時減輕了心靈上擔憂,身體上的痛楚及財政上的負擔,最重要的是體會了神的恩典和憐憫,保守大能的彰顯及肢體們代禱的果效。
人應盡責,好好計劃人生,若能配合神,歡歡喜喜的跟著他走;若然暫時模糊不清,總相信有衪的安排,憑信前行,總相信我們的好處不在衪以外。
面對困難,在人不能,在衪卻是可行;你看:大山可以挪開,小山(也)可以遷移,何況兩粒小石仔。只要的是「帶到座前求」。
只要我們願意在信心上踏上一小步,就是在歸榮耀與神的事情上踏上了一大步。哈利路亞,讚美主,感謝神。
禁食月分享(9月11日)
作者﹕余柬
經文﹕「故意」的禁食
主題﹕太6:16-18
「你們禁食的時候,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,臉上帶著愁容;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,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你禁食的時候,要梳頭洗臉,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,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;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」
多年前在醫院工作,有同事買了車,故意上班泊車前,在醫院其他地方開車轉一個圈,讓人看見他開車經過,其他部門的同事看到,就打探誰榮升車主。在香港開私家車,是有經濟能力的表現,榮升車主,也算是一種榮譽吧。故意在醫院轉多個圏,也無可厚非,讓更多人知道這份榮譽。
耶穌教導,有兩種「故意」的禁食,一種是故意叫人看見,一種是故意叫人看不見。故意讓人看見,把臉弄得難看,那就叫人知道這人禁食中,大家都知,這離不開屬靈驕傲的網羅。什麼也不作,又是不是好事?不吃東西,面色自然也難看一點,人家也會猜想多了,為禁食加添一份神秘感。有意無意,很難定論,耶穌卻教導,要「故意」叫人看不見,即禁食時,人家也不知道。
如何避免成為假冒為善的人?
禁食時,最好找個地方,獨處安靜。太6:6的禱告教導,叫我們進內屋,關上門,就不需要考慮故意或不故意,因為這是獨處時間。
我在禁食的時候,盡量避免應酬。有時突如其來的會面,尤其是用餐時間,怎樣做到「梳頭洗臉,不把臉弄得難看」?用餐時,喝杯咖啡,不用太多解釋。人若問起,簡單說句,今餐喝杯咖啡就可以了。人家不用用餐時,看着你不吃任何東西,也不需要解釋太多,故意當作是一般日子。當然,看着人家吃東西,自己卻空着肚子,也是一種操練。
心態決定行動,你若心態對得準,天父是知道的,祂必然報答你。
禁食月分享(9月10日)
作者:關李念慈傳道
主題:支取力量的泉源
經文:馬太福音11:28
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我這裏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」
今次禁食的主題是「多行一步」,自己可以為主在什麼事上多行一步呢?左思右想,我想不出在那方面再多走一步,當我定定神檢視一下自己現時的狀況,我發現這段時間除了教會服事之外,我的生活都被填得滿滿。每星期去老人院安撫情緒不穩的家父;每星期與患病的大弟婦通電話,聆聽她的需要,一同禱告,一起學習讚美神;每星期上網上聖經課。
執筆之時還要探望因心跳過低,要留在心臟加護病房的奶奶。丈夫因外出公幹,其他家人又外遊,短期內我要獨自面對各樣事情。只盼望9月時,這一切能夠復常。
越是想去發掘有什麼可以「多行一步」,內心反而出現不想動的想法。越是這樣,出路就是為此祈禱,心裡的感動不是要更多「行動去回應」,反而要更多的「安靜在神裡面,依靠神」。是的我也不想靠著這個身軀、意志來維持日常生活的運作,而是能夠工作有時,休息有時,安靜有時,得力有時。
因此與其要為主「多行一步」,那就求能夠在趕忙的日子,抽出1-2個小時安靜在神裡面,好好細閱上聖經課的資料,而不是單單匆忙地讀完,而錯過了更深認識神話語的機會。
禁食月分享(9月9日)
作者: Miko
主題: 我的功課
經文: 哥林多後書12:9
「他卻對我說:『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』所以,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讓基督的能力臨到我的身上。」
每次講道提及「被神用」,我總不敢表逹百份百願意,深怕一旦應承神,就會給我又大又難的事。直至有一段時間經歷神在大小事情上總會「包底」,令我好感動,反思自己為何同神還討價還價呢? 就在一個崇拜安靜時間裏面,我回應神願意被祢用。
幾日後有位姊妹聯絡我幫手,是關於宣傳一個教會活動,她打算每堂崇拜後找一個人負責報告,其實姊妹由頭到尾都無指明要我講,因她好了解我會怕,但暗地裏我又同神講如果祢真的要我做,祢就找人來直接同我講好嗎?最後姊妹回覆已揾到兩個姊妹和她自己,心裏暗暗地感恩。
直至活動前四日姊妹分享公司有幾個同事都中新冠,擔心自己是下一個,我聽完就想:「中先算」。兩日後姊妹真的中招,她已請負責講道牧師代宣傳,但我覺得神想我做,心裏面有掙扎和不安。由那日開始神用不同畫面和人來鼓勵我,讓我明白各人在台上說話一樣會緊張,甚至包括一些有經驗人,何況我? 祂並不是要求我講得好好,只想我放膽去做。當晚在不情願下都做了少少預備,怕萬一在突發無得避的情況下,又或者當自己有勇氣時可以作後備。
當日早上我仍無打算講,因為怕,但神又透過主席一句話 「唔駛驚,神係度」,牧師講道提及「召命和身份」,連N年前祂鼓勵我的說話「有預備就有平安」,還有自己對神作出的承諾等等。
腦裏閃過如果今次不做的話昨晚的失眠就不值得了,下次做又重新驚多次,於是鼓起勇氣去講,結果全程比想像中平安,雖有遺漏,深信並不重要,重要在於我順服與否。講完後我帶住輕鬆的心情回應神: 「做左啦,無欠祢」。在這次份「掙扎」功課上感謝主無放過我,唯有主的感動才令我有勇氣跨出一步。感謝祢!
禁食月分享(9月8日)
作者:阿家
主題:為什麼不情願呢?
經文:哥林多前書6:7下
「為甚麼不情願受冤屈呢?為甚麼不情願吃虧呢?」(和合本修訂版)
在機構全時間服侍,雖然轉換工場不算經常發生,但也是免不了的事。去年轉換工場,就出現了一點「意外」。
其實這次轉換工場,並非有什麼不快的原因,而是受到感動,想更好的在新工場發揮恩賜,甚至當自己把這份感動坦誠地跟原工場的總幹事分享時,對方也諒解地送上祝福。
豈料不能諒解的,卻是一位跟我並肩作戰、我以為很認識和了解我的同工。當我要離職的消息公開後,她先是一連數天對我「黑面」,然後有一天,在商討工作時,她突然在眾同工面前,語帶指責的口吻大聲說:「阿家,你不要以為快要離職,便可以翹起雙手、放軟手腳,什麼事都不用理!要做的事,若不好好做完,他日有什麼問題,我們都沒有責任替你『執手尾』!」
我感到有點「意外」,因為沒想過那位同工會質疑我「翹起雙手、放軟手腳」。面對質疑,當刻我選擇沈默。其實早於我離職的消息公開前,我已跟總幹事說好,因知道機構的人力很緊張,所以願意多走一步,以義工身分繼續在離職後完成手上跟進的部分事工計劃,盡量避免加重其他同工的負擔。因此,我在原工場的工作,其實是在我離職後四個月才正式完結。到今天,我和原工場仍維持著友好關係。
誠然,在工作以至事奉中,被人誤解或不懷好意的質疑,並不好受,但若我們能抱著勉力彼此相愛(約13:34-35)、或不以自己利益為先(太5:39-42)的心,靠主堅持下去,我仍然相信,即或受冤屈或吃虧,上主一直會與我們同在,且為我們開出意想不到的出路。
反思:此刻你有面對什麼受冤屈或吃虧的情況嗎?面對此情此境,上主有什麼話對你說?我們可以如何多走一步,寬恕或體恤那些讓我們受冤屈或吃虧的人?
禁食月分享9月7日
作者: 黃健逑牧師
主題: 那些年, 我的禁食月
經文: 以弗所書3:20
「願榮耀歸給 神,就是歸給那能照著運行在我們裡面的大能,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,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。」
回想那些年的禁食月, 不是每年都會有一些讓人印象深刻、叫人大呼奇妙的經歷, 但我仍鼓勵弟兄姊妹一齊操練禁食, 因為這操練確實幫助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。
有幾年禁食月的體驗, 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1. 不是*禁食*的禁食
有一年, 我操練刻意不做一些慣性或以為不可缺少的活動, 讓自己學習不受事物轄制。我就立志一星期內有五日不看電視, 我雖不至於是個電視迷, 但總是慣性回家就開電視, 早上起床也開電視, 成為一種習慣、生活的一部份。我不認為適當的看電視是錯, 只是我想藉這成為對自己的操練。弟兄姊妹, 你有那方面需要刻意的操練呢? 試下在今年的禁食月成為你的目標。
2. 不是*一個人*的禁食
有一年, 在禁食月期間, 我分別在灣仔、九龍灣及北角等地, 相約數位工作地點較近的弟兄姊妹, 在其中的一間公司, 利用午膳時間一同禁食祈禱。雖然有時連一個小時的時間也不足, 但就在繁忙的工作中, 可以暫時停下來, 彼此分享代禱, 互相打氣, 雖然沒有食飯, 但心靈卻是飽足的。弟兄姊妹, 今年你會否也相約一些肢體, 一齊禁食, 一齊祈禱呢?
3. 不是*為己*的禁食
有一年, 就是2009年的禁食月, 當年教會正商議是否加開週六崇拜, 在安排上會牽涉到一些傳統、地方、牧養及人手安排等等, 是否應該開辦呢? 就是這樣, 我就為這事禁食祈禱, 尋求明白神的心意。弟兄姊妹, 我們也可為教會的前路禁食祈禱, 向神求大事, 為神作大事。
禁食月分享(9月6日)
作者: 林希憧
主題: 「選擇」榮耀上帝
經文: 詩篇16:8-9,11
「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,因他在我右邊,我便不致搖動。因此我的心歡喜,我的靈快樂,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。
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,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,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。」
弟兄姊妹,你的周圍是不是總圍繞着一班基督徒?如果面對不是基督徒的時候,你會選擇榮耀上帝嗎?
在我的生活裏,特別是星期一至五要上班的日子,或者由小到大和工作上認識的朋友,我的周圍大部份都不是基督徒。我的感覺是,有些時候,真的需要在他們面前作一些選擇,而這些選擇往往告訴我或挑戰我,信仰到底對我而言到底有多重要?
數年前跟一位舊同事吃午飯,我謝飯祈禱後她就說:「謝飯祈禱這一件事看起來很不專業。你穿得美美的上班,給人專業形象,但是在午飯前,你要別人等待你才開動。你在心裏禱告就可以了,特別如果需要見客,千萬不要再飯前祈禱了。」我明白她一番好意,但我不斷在思考,到底飯前祈禱這一件「小事」是做給人看,還是從心底裏感謝神的供應,並求神保守賜平安?
剛剛出來工作時,我有一班非常年輕的同事/朋友,他們喜歡在週末去爬山,但是我通常週末會有事奉,再三推辭,之後他們都不再邀請我了。
當我們在星期六日回到教會,跟弟兄姊妹相處,一班基督徒圍着一起禱告當然容易,那沒有基督徒在身邊的日子呢?沒錯,在別人眼中,為教會付出那麼多的時間,金錢,不去玩樂而去事奉,值得嗎?其實上帝給我們每一個人有自由意志,每一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我們榮耀神的「選擇」。就像詩篇所說的,因為耶和華在我的右邊,我便不致動搖。我的心歡喜,我的靈快樂,因為我選擇榮耀神。每次我想起這經文,我就會為着我每一個選擇感到很平安,並覺得能夠榮耀上帝是一件很快樂的事。
在禁食月,盼望弟兄姊妹都能夠抽出時間反思,在每一件小事上,你會選擇榮耀神嗎?願我們每天都為上帝多走一步,在每一件事上忠心,作世上的鹽和光。
禁食月分享(9月5日)
作者:Ray
主題:放下計算,放心交託。
經文:約翰福音 6:6
「祂說這話是要考驗腓力,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做。」
這篇分享推出的時候,相信我已經正式踏上長達五年的神學之旅。
我走上神學這條路的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很想用聖經真理去回應世界。我不知道神將來會怎樣使用我,但我深信,扎實的聖經底子,不但對自己有益處,也對身邊信或不信的人有益處。不過在整個申請報讀的過程中有一件事令我掙扎,就是時間運用。面試的時候,教授有提過除了上課之外,還要求同學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指定書籍,而且還要參加學校的培靈晚會。我計算過,其實我並不是很有信心做得到,因為工作繁忙,超時工作是常態,如果每晚能夠準時7點30分到學校上課已經算不錯了。另外我2024年年頭結婚,有大量婚禮事情要籌備。婚後又會計劃生兒育女......等等。最理想讀神學的時候可能是十多年後吧,等生活各樣事情都上了軌道,我便能脫身。我左計右計,有一刻想過 「不如算了吧,再等等吧?」
「腓力回答祂:『就是兩百個銀幣的餅也不夠給他們每人吃一點點。』 有一個門徒,就是西門.彼得的弟弟安得烈,對耶穌說:『這裏有一個孩子,帶著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,但是分給這麼多人還算甚麼呢?』」(約翰福音 6:7-9)
我就像這兩個門徒,我們都計漏了神的能力與恩典。最後,我當然交了申請表,並入讀播道神學院的聖經研究碩士課程。我並不是找到了什麼方法能夠安排好時間,我也仍然不知道上帝會怎樣幫助我。我只是帶著未知的心情,說了句「憑信心」就走上了。
其實腓力與安得烈說得對,因為當時真的沒有足夠食物能餵飽這麼多人。但其實主耶穌並不是想我們告訴祂現實有多絕望,而是面對絕望我們能夠對祂說:「我信。」
禁食月分享(9月4日)
作者: 朱展明牧師
主題: 行善總會有收成
經文: 加拉太書6:9-10
「我們行善,不要覺得厭煩;如果不鬆懈,到了適當的時候,就有收成。所以,我們一有機會,就應該對眾人行善,對信徒更要這樣。」
最近發生了兩件事情,令我感觸良多。
早前去探望一位92歲已淡忘基督信仰的獨居長輩,她的身體仍很健壯,獨自處理日常的事情游刃有餘,人也十分精靈,思想記性甚好。在傾談之間,老人家表示對不熟的人,就算是同一樓層共住數十年的鄰居亦會頗有戒心,從不與他們交往。因此日常只會與熟悉的親友相約見面,或等待所屬教會的探訪隊定時來訪,分享時她不時都流露出絲絲孤單的哀愁。我心裏想起本應是「遠親不如近鄰」,但長輩卻寧願忍受孤單寂寞,仍堅執地決絕與鄰居交往,心裏為她感到難過;但又感恩有教會堅持探望她,舒減她的寂寞。
另一事是原先答允更換我家中滲漏的水管工程的水喉匠,因種種原因拖延了2個多月仍未開工,令我十分煩惱。當正苦思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時,想不到隔壁的鄰居竟然也出現了相同的水管滲漏問題。經管理員的引介下,鄰居打破多年來只會以點頭回應向他問安的冷漠,竟主動親自來扣門商談,我們除了熱切商討,還即時交換了電話! 最終我接納鄰居的意見,只需2日內便更換好水管。心裏感受最深的不是終可解決困擾數月的滲漏問題,而是神居然用這個問題打開了自己與鄰居多年的隔膜,開始彼此守望相助。
這2件事令我想起聖經提醒我們要趁機會努力的向身邊的人去行善,那怕只是一個微笑,一句問安,一次親切的慰問探望,或許未必即時有回報,但都是神所悅納,並且祂應許到了合適的時候,是會有收成的。
若我們過去因種種的理由或限制少於向其他人行善,就讓我們在這個禁食月為神多行一步,定下一樣可以向身邊的人的行善的事情吧。
禁食月分享(9月3日)
作者:Judy
主題:我能事奉是神蹟
經文:提摩太前書 4:12
「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,總要在言語、行為、愛心、信心和純潔上,都作信徒的榜樣。」
小時候哭著放棄了彈鋼琴、在音樂課裏因為不懂唱歌而常常咪嘴的我,怎可想到今天能站在台上用琴聲和歌聲敬拜!
2017 年剛返鰂浸時,我一首詩歌也不會,也未明白敬拜是甚麼,但很喜歡音樂敬拜,也常常被敬拜隊在台上事奉感動。心裏偷偷想,會否有一天我也能夠在敬拜隊事奉? 但自己沒有音樂的恩賜,應該不太可能吧。
有一天我在看聖經時,竟唱出一段旋律讚美神,這是我第一次被神的靈感動唱歌!我學習寫歌,拿著結他,旋律和歌詞就慢慢出來。主就這樣賜給我音樂的恩賜。之後我多次問神,我是否可以用音樂服侍你?神也多次清晰回答「是」。於是,我下定決心努力練唱歌和鋼琴。我跟神說:「我要一生敬拜祢,不浪費祢給我的恩賜和感動。」
從那時開始,神奇妙地帶領我走上不同的音樂事奉崗位。由伴唱、司琴到崇拜主席,每一次神都在我還在準備當中就叫我去,而每一步既是充滿挑戰,也是充滿恩典。每次我都會超級緊張,反覆練習感到沮喪疲累、試過面對壓力坐在鋼琴前哭泣、也會因擔心事奉表現而睡不著、出隊時常常胃痛……但這些成了我和主之間甘甜的回憶。每一次的預備,練習,到正式事奉,既是音樂的服侍,也是我靈命的操練和與主相遇的時刻。
回頭看,那個小時侯的我真的不能想像音樂竟成為我的事奉。神真的好好!當我想以音樂去事奉祂時,祂沒有拒絕,反而賜我恩賜,為我預備,並陪我慢慢成長。原來只要我們願意舉手,就會經歷神蹟。
在事奉裏,或許我們會因為信主年日太短、經驗太少、能力太小等原因不敢踏前,但我想用這經文提醒和鼓勵您和我:「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,總要在言語、行為、愛心、信心和純潔上,都作信徒的榜樣。」 提摩太前書 4:12
禁食月分享(9月2日)
作者:Gladiator
主題:標題: 抗憂project…搏鬥中!
經文:彼得前書 5:7
「你們要把一切憂慮卸給神,因為他顧念你們。」
我是一個很容易憂慮的人,自從爸爸十多年前突然中風有生命危險,憂慮就像貼身膏藥從沒有離開過我。近年媽媽年紀增長身體變差,每次她生病我都會反應過度。上月媽媽因膽管炎入院,我「例牌」又發癲, 事後內心都控訴自己「點解今次面對問題又冇進步?! 」便決定要好好正視憂慮呢隻吊靴鬼!
神藉著靈修讓我發現問題的根源,父親的急病令我心生憤怒、被出賣的失控感,憂慮由此而生。在危急時往往沒有即時禱告,潛意識裏害怕禱告不蒙應允,引來更多失望。 其實,我不能接受自己無法掌管生命,總是想靠自己改變什麼。
神便讓我重讀約伯記38-42章神對約伯的回應。世上每日有層出不窮的問題, 我又豈能全部計得到、拆得掂,好像新冠封城封關已超出想像。 當我承認自己無能、搞唔掂,就是見證神施展大能的時候。 做了應做的事,後續交給神便更加舒服吧! 最重要是神愛我,願意為我捨命上十字架,神亦是信實永遠不會失場,咁仲有咩地方會比「在基督裏」更加安全!
過去三年我常害怕媽媽會死於新冠肺炎,所以不斷籌集資訊,如隔離體驗、居家消毒、關愛預約等。結果神的醫治十分奇妙,所有「預備」沒有一樣派上用場。 全家今年5月才中新冠,比起三年前病毒變弱了,又有特效藥。我因背痛轉了半職,早上在家才能發現媽媽聲沙中了新冠,立刻去私家醫院 ,正好碰上舊同事做胸肺科的朋友應診,用醫療券又免費。 之後剛好放年假,能在家中照顧媽媽,我亦發燒,半夜要陪她上洗手間,缺乏休息,但我竟然好快復原!
今後遇上問題,我會回顧在新冠中如何經歷神,用「數算神恩典」去同憂慮搏鬥,並快快禱告向神上報,靠己不如靠神。盼望別再被憂慮蒙上心眼,能睇得清楚神源源不絕「估你唔到」的恩典!

禁食月分享(9月1日)
作者:林會選牧師
主題:工作有時,退修有時
經文:馬可福音1:35
「次日凌晨,天還沒有亮,耶穌起身出去,來到荒野的地方,在那裡禱告。」
主耶穌在忙碌完一天工作後,祂不慌不忙地去與神相交。耶穌是神,也是人。在前一天,耶穌講道、趕鬼、醫治許多人,可能已經感到很累、疲倦。最理所當然的就是好好休息,但耶穌選上最重要的事,就是退到荒野,與神親近。
作為牧者,面對忙碌的事奉及處理不同的「事」,但卻容易忽略定時退修。為甚麼會忽略?我可以有不同的解釋:每日已經有靈修、事奉忙碌、每個禮拜我有返崇拜親近神、看重會友的需要、探病、安息禮拜、要預備講道、處理教會行政……再加上自己家庭、身體的各種需要。因這些合理的理由,而忽略了退修也是自然的事。
毋庸置疑,生活有很多「事」要做,有很多責任要負擔,我們總會有很多選擇,只是耶穌卻智慧地選上最重要的事—退修、與神親近。這也是我的挑戰,生活忙碌,我最容易忽略了兩件事:定期退修、定期做運動。定期退修既是重要,但卻是我常常選擇去忽略的事;其實,我常常著重了處理外在生活的問題,而不肯認真去處理內在生命的問題:委身、順服、謙卑……或許,這是一個時機去改變。
主若許可,我會在未來建立定期退修習慣,選上最好的福份。